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中國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亞洲文化遺產保護對話會28日閉幕。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代表27國與會者發布《關于共同開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的倡議》(以下簡稱倡議)。
倡議指出,亞洲各國是推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的關鍵力量,呼吁國際組織的支持和參與。確認將在“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的框架下定期舉辦對話論壇。
倡議提出,亞洲各國合作開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守護亞洲文明成果、推進亞洲文明交流互鑒、凝聚亞洲發展共識、激發亞洲創新活力,以文化遺產共塑亞洲未來、攜手應對風險挑戰,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這包括:
共同搭建合作平臺:支持成立“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支持亞洲國家在“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框架下開展務實合作,圍繞亞洲文化遺產保護現實需求分享彼此工作成果,共商未來合作交流的路線圖。
共同守護文明成果:共同梳理亞洲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支持亞洲各國開展聯合考古、聯合歷史文化研究、合作實施古跡遺址保護與修復;共同應對亞洲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挑戰;共同打擊文化財產非法販運,支持非法流失文化財產的保護與返還。
共同提升保護水平:推動亞洲國家間世界文化遺產聯合申報,鼓勵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保護、管理、監測等方面的經驗分享與技術合作,鼓勵亞洲各國博物館合作開展可移動文物保護及文物展覽,合力提升亞洲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國際傳播。
共同促進可持續發展:支持設立“亞洲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持續為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提供支持與激勵;發揮文化遺產韌性,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在亞洲各國經濟、環境及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共同凝聚青年力量:支持開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青年大使”計劃,推動各國青年互學互鑒;加強青年學者能力建設,打造青少年交流合作、展示傳播網絡,加強亞洲各國青少年對亞洲文化遺產的了解、關注。
閉幕會上,“亞洲文化遺產數字展”“北京中軸線數字展”“北京海淀三山五園數字展”啟動上線。
據悉,為期兩天的對話會取得豐富成果,中國、亞美尼亞、柬埔寨、朝鮮、伊朗、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敘利亞、阿聯酋、也門等亞洲10國共同發起成立“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中國設立亞洲文化遺產保護基金,“亞洲文化遺產保護青年大使”計劃啟動,從合作機制、可持續發展和能力建設等方面切實為推進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提供了保障。(完)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